3条评论
ZZ
我之所以经常去华盖山是因为她那郁郁葱葱的古木,因为她那这份深居都市中的宁静,还有上山悠闲的人们在她的庇护下享受着大自然。 华盖山的照片拍了不少,而且我还想继续拍下去,因为她的博大与深邃是永远拍不完的。
2006-02-22 18:56
回复
引用
ZZ
谢谢叶子的点评!
2006-02-22 18:17
回复
引用
叶子
欢迎zz影友上传《华盖树影》。如果不知晓“华盖”是何处的话,看了《华盖树影》的专题中这郁郁葱葱、参天大树成林,定会认为此地不是某原始森林一隅,也一定是某森林公园。肯定会想不到这竟然是位于一个繁华、喧嚣颇具现代化城市中心的一座方圆不过一公里、海拔不过几十米的小山。《华盖树影》拍的就是温州市老城区中的华盖山。 多好啊!谁都会赞叹城市中有山,而且是被这些具有灵气的大树簇拥着的小山。其实,现在温州老城区这样的小山何止“华盖”,还有“积谷”、“松台”、“郭公”、“海坛”五座风水宝山。这体象天地中的五座奇山,正是一千六百多年前哲学家和风水大师郭璞选定建温州城的五座基石。 早在东晋年间,某日,郭璞登上瓯江南岸的西郭山(后改名郭公山),见数峰错立,状如北斗(其中“华盖”、“松台”、“海坛”、“西郭”四山是北斗的“斗魁”,即北斗的四颗斗星,“积谷”、“巽吉”、“仁王”三山像斗构,另外的“黄土”、“灵官”二山则是辅弼),华盖山锁斗口。看到了如此美妙的地形,郭璞确立了温州城的布局。他对瓯越先民说:若城绕山外,当骤富盛,但不免兵戈水火;城于山,则寇不入斗,可长保安逸。因于山,故号斗城。郭璞还设计在城内开凿二十八口水井,象征天上的二十八星宿,以解决城内人民的用水。同时,又考虑到如果发生战争,城池被围,饮水截断,便在城内开凿五个水塘,各潭与河相通,最后注入瓯江。即风水上说的:“城内五水配五行,遇潦不溢”。 正是先人郭璞以“华盖”等九山选中温州这块风水宝地,划定城址,巧妙构思。按照风水中宇宙模式,通过北斗、二十八宿五行等配置,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比起现代温州城市规划更为科学。(人称现在温州的城市规划为“鬼划”,太对不起祖宗了) 正是郭璞的睿智,给温州带来了福祉,使温州世代繁华,地灵人杰。温州古为荒蛮瓯越之地,郭璞建城后逐渐兴盛,早在北宋时温州就已非常繁华,有诗云:“一片繁华海上头,从来唤作小杭州。水如棋局分街陌,山似屏帏绕画楼。是处有花近我笑,何时无月逐人游。西湖赏晏争标日,多少珠帘不下钩”。 正是郭璞这充满智慧的杰作,令温州人世代平安,并充满活力,与世闻名。为此从古到今瓯人多有赞颂,于是不知何年起将西郭山改叫郭公山,并在山下建郭公祠供后人拜谒以志纪念。 华盖山锁斗口。在这华盖树影的浓荫下,庇护着历代温州的黎民百姓,使他们安逸的生息。怎不会令人对这些比你的爷爷的爷爷还年长的古树,肃然起敬呢?!记得早在四十多年前,当我还是光着屁股在华盖山上树影底下玩耍的时候,这些树就已这么老、这么大、这么绿,树叶也是如此稠密,树影也是如此神秘……这些树荫里也许还留着我孩童时欢快的脚印,这些日晒雨淋、饱经风霜的树干上也许还有我懵懂时划过的痕迹…… 谢谢zz的《华盖树影》钩起了我对童年的回忆,唤起我们对先贤的敬意。 提点建议:是否创作的时候将树影底下的你、我、他(人物)结合进去会更好?
2006-02-22 06:51
回复
引用
漂亮
欣赏
点赞
欢迎 回到影像传媒网2.0。有空常来
画面生动
光影好棒
虚实结合,手法高明
很有创意
构图巧妙
主题突出、主体明确
立意新颖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