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条评论
沉默别沉重,你的夜丽江或许还有其他更多的诠释.一幅(一组)作品,百种解读,因人而异.这就是摄影作品最大的特点.这是长处也是短处.正因为这样,现在的一些影赛特别糟糕.摄影艺术和代代传承的古老文化一样,原本都是超凡脱俗的精神财富,但是一旦进入功利的魔爪就在劫难逃!在这里我就想到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创作摄影作品是用来作什么?是用来比赛的?或是用来卖钱?是来阐述自己的观点,实现自我价值,从而愉悦和启发你我.同样的道理,古老的传统文化是用作什么?是用来炫耀的?用来消遣的?或是拿来吃的?是用来支撑精神的,是用来荡涤灵魂的,从而使人们立足于世,开拓未来.我读复杂了你的夜丽江.有机会我把我初恋的丽江整理出来,到时请你批评指正.我总认为好的摄影作品既要有艺术性又要有思想性.
2006-06-05 06:40
回复 引用
沉重的心情,音乐还是免了的好。
2006-06-05 00:55
回复 引用
<忧患与责任> 首先感谢叶子、瓯越村夫二位老师富有意味深长的点评!我的“丽江古城的印象”原本是一个并不在意的、中规中矩的、很一般化的专题,看了叶子、瓯越村夫的点评后,却使我的一些想法久久地挥之不去....... 叶子老师的“失恋”感,恰恰是许多摄影人的同感。这也许是摄影人们亲闻目睹严峻的事实后,产生的一种“因责任发出的忧患,由忧患转化为责任”的情感。摄影人以初恋般的激情,寻找景点、发现景点、宣传景点、仰慕景点,增加了美的共享,促进了地域、民族间的文化交流,带动了旅游业的发展,改变了当地经济的状况。这本是一件好事。但是,事与愿违。由于某些方面的无知与把握过度,正如瓯越村夫说的“表现了:灯红酒绿的诱惑,古朴文化的挣扎。传承和利用、保护和发展诸多矛盾的外化……”利益的驱使、知识的局限、 吸引力的人为增加,造成景点修饰过度、形象扭曲、商业味过浓、纯朴 民风污染,甚至某些地方的生态、人文环境遭受严重的侵害。见此情景,摄影人的那种“初恋”般的激情自然消退遗尽,并由此产生了“忧患意识” 感到自己责任重大。一些摄影人言行自律、量力而行,积极参与维护环境、生态平衡,保护文化遗产。他们已率先行动,并发出了呐喊...... 摄影人能发现“美” ,引来游人如织。摄影人的疾呼呐喊,同样能唤醒更多的人共同来参于建设与净化我们的美丽家园。
2006-06-05 00:50
回复 引用
沉默的《丽江古城印象》拍的很好,他表现了:灯红酒绿的诱惑,古朴文化的挣扎。传承和利用、保护和发展诸多矛盾的外化……来点音乐可能更具观赏性。但是要找合适的音乐不易,因为这是一组表现:古老的丽江?现代的丽江?文化的丽江?市俗的丽江?一位彷徨的丽江。
2006-06-03 16:30
回复 引用
沉默影友,:丽江本人曾去过两次,一次是01年,另一次就是去年下半年,两次的感受截然不同。你所拍的不会是01年的吧?我今年看到的夜丽江与你所拍的一模一样。那天晚上我们一伙还去了街上的酒吧闹腾了一宿,我们同行的有几位是国家级的歌唱家,我们靠窗户坐着边畅饮啤酒边与路人及相邻酒吧里的客人对歌。有两批路过的不认识的温州老乡也加入我们喝酒的队伍、拉歌的队伍。我们全给摆平了。真是痛快!但是等酒气散尽后,我突然感到有一种莫名的惆怅:难道这就是丽江,我怎么也找不到初恋丽江的那种感觉。我忧郁了,我担心了,我害怕了……因为我所相爱的纯真的丽江变了!不知自己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还是世界变的太快?不管怎样,我始终挥之不去的是那初恋的丽江。沉默是你的“夜丽江”勾起了我的思绪……见笑了!有机会与你谈谈老温州。
2006-06-03 05:57
回复 引用
这组图片为01年随旅游团所拍,匆匆忙忙拍完后,放到现在才扫描出专题,看了叶子老师精彩而又深邃的论述,深厚的文字功底与广博的见识,让人佩服。深层次的丽江印象将启发着下一次的拍摄。谢谢!
2006-06-03 03:28
回复 引用
好一组“夜丽江”:犹如南京路上霓虹闪烁,像似黄埔江边流光异彩。光滑的石路通向远去的东巴文化,隐约的街屋留住消失的历史记忆。丽江古城,她行走在过去和将来的路口,她承载着古老和现代的文明,她携手着过去和今天的希望。丽江古城很美,古城丽江很累。但愿她不被过度的商业化所累,但愿她不被过度的吹捧所毁。这是我的丽江古城印象。丽江古城在上世纪九十年代遭受了一次毁灭性的地震。文化底蕴深厚的纳西人谙熟“因祸得福”,他们没有一蹶不振、也没有抛弃老朽的古城。他们站在祖宗的肩膀,修葺了一座历史古城,一举闻名于世。看着丽江古城如同枯木逢春,更遗憾许多现代城市以水泥森林毁灭历史。
2006-06-01 16:53
回复 引用
  • 漂亮
  • 欣赏
  • 点赞
  • 欢迎 回到影像传媒网2.0。有空常来
  • 画面生动
  • 光影好棒
  • 虚实结合,手法高明
  • 很有创意
  • 构图巧妙
  • 主题突出、主体明确
  • 立意新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