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临潭县一年有两次规模宏大的民俗活动,一次是元宵节旧城(城关镇)万人扯绳;一次是端午节新城镇十八路龙神赛会“跑龙神”。 相传洮地百姓先辈多属明代屯边将领及其裔麾下军士,端午节赛神会活动,始于六百多年前,明太祖乙酉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八月,朱元璋从统一全国的战略需要出发,表彰和激励有功将士,钦定功臣位次,敕命在江宁府东北的鸡鸣(笼)山建立功臣庙,供奉徐达、常遇春、李文忠、胡大海、康茂才等二十一人,“死者肖像祀之,生者虚位以待”。在全国统一后,明太祖朱元璋曾将开国功臣都封为“神”,敕命全国各地立庙祭祀。,后世为了怀念祖上开国定鼎勋业,逐渐演义为每年端午节肩负这些偶像大轿,远距离赛跑之龙神赛会”。 端午节赛神会,共分三天进行。第一天跑龙神,跑龙神也叫“跑佛爷” (当地民间神佛不分,界限模糊),十八位龙神陆续会合于新城隍庙,在龙神祠排了座次。位居中间的是“开国第一功臣”徐达,他的雕像平时供奉在城背后村的庙宇,群众称为“敕封驼龙宝山都大龙王”。徐达右侧是常遇春,平日供奉在冶力关池沟庙,谓之“敕封总都三边常山盖国都大龙王”:徐达被称为城背后佛爷;供奉于洮州南路青石山的胡大海,则被称为南路佛爷,如此等等。 第二天叫“踩街”。各路龙神张起自己的全副銮驾、仪仗,包括四面(有些只有两面)开道锣,四至八对三角形火焰牙边青黄龙彩旗,一对两米来长大铜号,一对锁呐,轿前为各庙会会首、提领等老年人执香,轿后为“万民伞盖”和有神衔的大毒旗衔幡按座次先后下庙到前后两衔绶慢游行。各街居民商户店铺在神轿经过时鸣炮焚香表示供奉欢迎,更有善男信女当街跪倒,神轿从头顶抬过去,称为“过关”,传说经此一过,将消灾免难。各路龙神游街后返回隍庙重新登殿入座。 第三天叫“上山”。于拂晓时候,各路龙神由舆夫舁之,到城西北大石山(即朵山)壤雹祛灾,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中午陆续下山,到西门外岔路口“扭佛爷”,下午返回隍庙,黄昏时下庙,由原路返回,完成了龙神赛会的全部过程。 据说先前赛神会,重要意义在于竞跑,因而称为“跑佛爷”,各路龙神于当天陆续来到城郊,由各自的“接迎会”接待,并举行“献羊”仪式;下午集中到东门月城内,经县知事(后为县长)或商会首脑举行“降香”仪式后,各自抬起神轿竞跑,以最先跑到终点——隍庙大殿入座为胜。现因为各种条件发生变化,第一天的“跑佛爷”逐渐演变为陆续汇合,第三天的壤雹祛灾和扭佛爷活动大多从简而就了。


  • 推荐作品

拍摄地点:

机型:




  • ISO

发表时间

2011-09-09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