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清晨五点,78岁的老人道里木挤完骆驼奶后,将手伸进奶桶,然后向天空弹洒三次。她每天都要以这种方式敬谢天地。如今,在内蒙古阿拉善这个双峰驼的故乡,像她这样对骆驼充满感情的人越来越少了。她的大儿子阿拉腾巴格纳在“退牧还草”后,搬到了巴彦浩特,主要从事买卖奇石。女儿也住到了城里,只有小儿子留在家里和她照料牧场和骆驼。阿拉善的版图有1/3是戈壁,草木难生,年均降水量仅为40—200毫米,年蒸发量却在3000毫米以上。和其他牲畜需要的草场不同,那些盐分含量极高其他牲畜不吃的盐草,对双峰驼来说却是可以食用的美食。曾经,双峰驼是当地牧民的生活依托。奶和肉能直接从蓄群上得到,没有劳力的家庭只要把自己的骆驼交给驼队,就能换回足够的粮食维持生活。但现在,别说是驼队,连骆驼也不是很多见。阿拉善左旗1982年双峰驼的数量达到顶峰25.1万,现在只有7万多。过去十多年骆驼减少的原因是,人们不再依赖骆驼运输,养骆驼的收入也在降低。骆驼产品开发不足,牧民们更愿意买草料养羊。2008年,国家农业部批准在内蒙古阿拉善左旗建立国家级阿拉善双峰驼保护区,这也是第一批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区项目。骆驼全身都是宝。驼奶脂肪球小,容易消化,好的驼绒现在的出口价是15万元左右一吨。道里木老人养了四十多只骆驼,算是中等规模,雇了民勤来的小伙王永道当“骆驼倌”,一个月600块工资。道里木说,骆驼有灵性,调教七八天就能认人,知道自己的主人是谁,但现在年轻牧民们并不是真正懂得养骆驼,对骆驼的感情也不深。也许只有让牧民自己认识到骆驼的价值,得到实惠,才是对骆驼最有力的保护。


  • 推荐作品

  • 排名上升

  • 热门网红

  • 精品佳作

加精评语:
加精人:, 加精时间:1970-01-01 08:00

拍摄地点:

机型:




  • ISO

发表时间

2010-10-03 03:22